桂鱼和鳜鱼有什么区别
2023-02-17 09:25:59
导读: 二、栖息环境桂鱼是淡水鱼类,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大水系及淡水湖泊中均有分布,多生活在水体的近底层,尤其喜欢藏身在水底石块后或繁茂的草丛中,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,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水草丛中寻觅食物。三、食物习性桂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喜隐匿在水低的石洞或水闸、乱石丛中伺机吞食过往的其他鱼类,刚开始摄食的小桂鱼就能吞食与其身体几乎等大的其他鱼类,另外桂鱼吃食十分仔...... 桂鱼是我国常见的名贵淡水鱼类,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大水系及淡水湖泊中均有分布,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,典型肉食性鱼类,常以其它鱼类为食,幼鱼喜食鱼虾,成鱼主要捕食鱼类,下面一起看一看桂鱼和鳜鱼有什么区别吧!一、鱼种论述 桂鱼和鳜鱼是同一种鱼的不同称谓。桂鱼学名鳜鱼,别称鳌花鱼、季花鱼、花鲫鱼等,但鳜鱼的鳜(读音gui,第四声)字比较难写,又很容易读错,所以就干脆写成桂鱼了,不管是鳜鱼还是桂鱼都是一种鱼,唐朝诗人张志和在《渔歌子》写下的著名诗句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”赞美的就是这种鱼。 二、栖息环境 桂鱼是淡水鱼类,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大水系及淡水湖泊中均有分布,多生活在水体的近底层,尤其喜欢藏身在水底石块后或繁茂的草丛中,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,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水草丛中寻觅食物。 三、食物习性 桂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喜隐匿在水低的石洞或水闸、乱石丛中伺机吞食过往的其他鱼类,刚开始摄食的小桂鱼就能吞食与其身体几乎等大的其他鱼类,另外桂鱼吃食十分仔细,吞下鱼、虾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,只把肉留在腹中,这种独特的摄食习性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。 四、常见种类 1、翘嘴鳜:翘嘴鳜在我国南至广东、北至黑龙江的所有大型水体都有分布,尤以长江中下游最常见,现福建、广东、浙江等地已开展人工养殖,但苗种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。 2、大眼鳜:大眼鳜的眼较大,上颌后端不达眼后缘,喜栖息于江河、湖泊的流水环境,性凶猛,以鱼、虾为食,最大个体可达5斤左右,肉味鲜美,少细刺,为名贵淡水鱼类。 3、斑鳜:斑鳜的头部有暗黑色小圆斑,体侧有大量环形斑,江河、湖泊都能生活,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,喜栖息于流水环境,个体不大,一般体长100~300毫米,产量不高。 4、波纹鳜:波纹鳜生活在水质较好的江河中,分布在长江、珠江等水系,常栖于河底石缝、水草丰盛的缓流中,喜食小鱼及其他无脊椎动物,个体小,常见体长100~150毫米。 5、长体鳜:长体鳜较细长,头尖长,下颌突出,犬齿成单行,生活于江河缓流地区,湖泊中较少,分布于湖南、福建、广西各水系,个体小,数量少,一般体长100~200毫米。 鲢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>> 前往阅读 二、分布范围鲢鱼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型鱼类,广泛分布于长江、珠江、淮河、黑龙江等水系,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、珠江西江河段等地最常见,人工养殖几乎遍布全国各地,另外白鲢的产量在所有淡水鱼类中都居首位。三、常见种类1、白鲢:白鲢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,俗称水鲢、跳鲢、鲢子等,体侧扁而稍高,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,头大,头长约为体长的1/4,体背侧面暗灰色,下侧银白色,各鳍呈淡灰色,广泛分布于长江、珠江、淮河、...... 鲶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>> 前往阅读 二、肉食性鱼类鲶鱼是肉食性鱼类,性凶猛,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、鲫鱼、鰕虎鱼、麦穗鱼、鲤鱼、泥鳅、虾类和水生昆虫等,也捕食青蛙和在水草上栖落的蜻蜓、蚂蚱、蝴蝶等昆虫,有时也吞食去水边喝水的野鼠等小兽,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,进食以吞食为主,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。三、夜行性鱼类鲶鱼是夜行性鱼类,怕光喜暗,昼伏夜出,视觉功能显著退化,眼球也变得很小,白天静静地藏在河...... 食木甲鲶鱼是什么鱼 >> 前往阅读 二、形态特征食木甲鲶鱼的形态非常特别,最大个体体长可达80厘米,身上长有甲壳且起来像是一个倒扣的碗,牙齿像勺子一样可锯断倒伏在水中的木头,成年食木甲鲶鱼的鳍部和头部长满了刺,这些刺可保护食木甲鲶鱼不受敌害的侵袭。三、分布范围食木甲鲶鱼原产于南美亚马逊雨林,2010年夏季秘鲁生物学家首次发现于南美亚马逊雨林,对当地人尤其是秘鲁人而言食木甲鲶鱼是常见的食物,当地人把这种鱼的内脏掏出后将整条鱼烹煮,...... |